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吳全社區、吳全城開拓記念碑

戰後,賀田村改名為志學村,在民國40年(1951)時,志學村再畫分出平和村,民國53年(1964)時再增設吳全村,但因為後來村內人口不斷地流失,在民國67年(1978),被併入平和村至今。實際走訪位於東華大學前門的吳全社區,其為早年吳全村尚未被併入平和前的聚落中心,吳全城的開拓紀念碑,就位於這個地方。

 

走進吳全社區,我們訪問了當地居民-齒留香有機農園的老闆蔡福順,他與我們分享,其實在賀田金三郎來以前,是先有吳全,但原本也不是在這邊,最初的吳全城位於第六公墓下面,當時尚未開墾,所以最方便的道路是水路,吳全帶了2800多個人從淡來,然而當地的原住民宣示主權、水土不服的問題而退散,後來賀田金三郎延續了吳全的開拓概念,將其重新嘗試,但直至1910年代日本政府才真正的建立移民村。

 

吳全社區活動中心(地址為吳全12號)曾經是糖廠的倉庫,尚未被併入平和村前就已存在,後來提供給退輔會使用,村長說,現在這裡成了老人日托站,以及提供吳全順天宮舉辦一些廟慶活動。在社區中,仍可看見日本時期的一些模樣,部分的木造房子經混合了鋼筋水泥的建材,但仍有部分的日式房屋保留著當時的原貌,村民與我們分享,在吳全社區這邊沒有土地婆,只有土地公,雜貨店對面的土地公廟,就有一百多年歷史,當地村民會輪流當爐主,祈求伯公(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)保佑平安,以及謝平安。

 

1940年,日本人在當時的鹽水港製糖會社辦公室前廣場,立「開拓記念碑」,來紀念與紀錄吳全與賀田金三郎兩人,先後開發吳全城的過程與貢獻。吳全城當時是一個平地聚落,日本時期曾經留下用石壘做的城牆,他們以一個精神堡壘、萬里長城的概念來做社區營造,當時的城牆是為了用來防禦原住民的侵擾,甚至在吳全城的開拓記念碑前,還有日本移民所建立的鳥居,就如同日本神社的模樣,甚至還有一些石燈的建立。然而,因為人為破壞,至今僅剩下較為完整的石碑佇立在社區當中,讓來到社區內的遊客或是返鄉的遊子們,能夠瞭解吳全社區的發展脈絡。